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端午佳节之际,大人小孩儿们都在吃什么,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这些人们最熟悉的东西了,粽子、艾叶、菖蒲以及赛龙舟等,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可以说,这个节日氛围还是非常浓厚的。
关于端午佳节的这几种东西,每一样都是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人们根深蒂固的“辟邪艾”吧!
端午佳节挂艾是习俗,而且人们也一直都认为,端午之艾主要就是“辟邪”之用,但实际上,艾叶强大的背景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熟知的,因此,我们今天就艾叶的养生文化以及围绕艾叶的养生功效吧。
一、艾叶的前世今生
艾叶是医者钟爱的药材,是厨师的烹饪食材,是百姓的辟邪之物,同时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赋诗传情之物,根据这些而衍生出了“艾叶文化”。
1.艾叶——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艾叶是自古就被人们认识和使用的较早的植物,西周至春秋的《诗经·王风》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战国时屈原长诗《离骚》载“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在文人笔下,还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香自有庶民知”等优美的诗句,艾叶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2.艾叶——厨师手上的烹饪食材
艾叶可做食材使用,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品,并不是新鲜之事,因为最初,在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当中就已经介绍了关于艾叶的食疗方法以及作用,如“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因此,大家别对艾叶具有食用价值感到惊奇!而后世的民间食客或是厨师们对食材艾叶也多有发挥,制作出了比如说艾糕、青团、艾饼、艾叶煎蛋、艾叶粥等等美味。可以说,这些食材可以体现艾叶的清香之气以及艾叶的食疗作用。
3.艾叶——百姓的辟邪之物
在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提及了关于艾叶的“辟邪”之用。在中国的民俗文化当中,民间就有在端午节挂艾叶以及食用艾叶以“辟邪”、“禳毒气”的习俗,就拿悬艾人来说,相传,人们用艾草扎成人形,悬挂在门窗上以禳毒气(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可考),不仅如此,除了“悬艾人”以外,在一些经史书籍当中还有“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等民间习俗的记载。
4.艾叶——医者钟爱的药材
可以说,艾叶的药用价值是广为人知的!在我国民间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这么一句谚语,叫做“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的药用价值是不容小觑的,艾叶甚至是有着“草中钻石”的美誉,作为医家的常用之药,艾叶还有“医草”的别称,正如宋代《尔雅翼》云:“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用灸百疾,故名医草。”
艾叶,性温,味苦,无毒,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的功效,艾叶的药用记载可以追踪到成书年代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在该书中,就已经有两个用艾治病的处方;就连《黄帝内经》当中记载的为数不多的几种中药,艾叶也在其列,就连与屈原创作《离骚》同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也记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而众人皆知的《伤寒杂病论》当中,也记载了两个带有艾叶的经方,分别是一个是取用艾叶暖宫止血作用的胶艾汤,一个是用以治吐血不止的柏叶汤;就更不用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当中记载了52个用艾叶治病的单方及验方了!足以见得,为何艾叶在我国用药史上被作为重要的治病药物被医者所重视了吧?
二、艾叶的药用功效
艾叶,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它的最主要的用法主要是用于灸疗,主要还是因为艾叶是为数不多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这也就是如今我们所最常见的,艾叶养生的中医治疗方法——点燃艾条或艾绒、烟熏火燎体表穴位或是经络等。
艾叶的药用功效药用功效,明代李时珍对其有过较高的评价,他说“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值得指出的是,目前艾叶在临床上最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因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安胎、止痛等功效,就连如《伤寒杂病论》中的“胶艾汤”以及《寿世保元》中的“艾附暖宫丸”均以艾叶为主药。所以,艾叶又有“女性保护草”之称。
实际上,艾叶在现代临床应用上面,早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流产、不孕、白带异常等等)、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感冒、鼻炎等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等)、还有关节炎以及湿疹、烧烫伤、痔疮等等皮肤外科疾病。
最后补充,明代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曾著有《蕲艾传》一卷,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作为优秀中药艾叶,请问大家,值此端午佳节之际,大家入不入手一握艾草呢?
PS:上医有云:“惟愿世人不生病,哪怕药架上灰尘。”值此端午佳节之际,祝愿大家安康无恙。
Hello,伙伴们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