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节日期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以其炙热的家国情怀和文化传承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底蕴内涵,在这几天,中国人习惯去看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享受节日的悠闲和惬意。而现今国内疫情仍处于较为紧张的时期,为了全校师生及家长朋友们能过一个平安、健康有意义的端午佳节,我们在此温馨提示:非必要不离开沈阳,并请各位家长朋友密切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夏季以后,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要贸然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悲剧。
二、做好疫情防控
疫情形式虽已好转,但广大家长朋友们不能放松警惕。节日期间,非必要不要离沈,不要到人群密集场所,必要外出带好口罩,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充足睡眠。注意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三、交通安全知识
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外出游玩要有家长陪同,不要贪小便宜接触陌生人,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人或多人结伴外出。
四、注重饮食卫生,预防各种疾病
不吃“三无”食品和变质食物,注重营养搭配,科学膳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澡,就餐之前要洗手;科学合理作息,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注意食品卫生,不买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五、居家安全知识
教育、监管孩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能玩火。安全正确使用电器,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教育孩子学会正确的火灾逃生、报警及灭火知识。开启的电取暖器要远离棉质、布类等易燃物品,以免引发火灾。小学生不要参与火灾扑救。火灾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
居家期间,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及视频,让网络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
家长朋友们,安全无小事,让我们家校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共同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最后衷心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赛龙舟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开船啦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赛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吃粽子吃甜还是吃咸??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挂艾草悬门户上,以禳毒气AICAO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荆楚岁时记》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