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地带签约作家bull孙青艾

幽幽艾香情

文/孙青艾(北京)

伴随着赛龙舟的激越鼓声和弥漫在空气中诱人的粽子的香甜,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约而至。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节日,在其内涵丰富渊源流长的端午节文化中,除了龙舟竞渡,吃米粽以纪念屈原等风俗外,其祈福避邪防疫的意义也占有很重要的份量,因而被广泛流传继承。端午节早上采割艾叶挂于门户之上,做艾香香囊等就是一项重要的节庆内容。艾蒿,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又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性,在我国纵横东西南北万里之遥的广阔大地上到处都有生长。而古代先民们对其性情能早就了解,所以千百年来,都把艾蒿作为防疫避邪祈福的重要物品来使用。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记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而在东汉名医后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所著的医药经典《伤寒杂病论》中,对于艾蒿的药用更有多处涉及,其科学的论述和记载对后世都影响巨大极其珍贵。明代李时珍在其著述《本草纲目》中同样对艾蒿有详细的记述:“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而在民间,关于艾蒿的采割和药用更广泛流传,在我的家乡就曾传唱着这样的歌谣:“艾叶香,香滿堂,割把艾叶插门上。出门一望麦子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艾香处处送吉祥。”可见艾蒿之于端阳节,之于中华大地上的万民百姓是何等的重要和亲近!记得小时候,在我们的小村庄里,春天水塘边沟陵上田埂旁,林下草丛中,到处都生长着一片片的艾蒿。端午节前一天,奶奶们妈妈们便会千方百计用碎花布头和往年的干艾香为孩子们缝制香布袋,准备五色线。到端午节早上,家家都会有人一早起来趁露水采割艾蒿,然后,每家的房门上都挂上了一束束青翠的艾叶,晨风吹来,那阵阵奇特的清香飘荡在小村庄的每个角落,家家的小院里,炊烟袅袅,艾香四溢。孩子手上脚上带着五色线,胸前戴着艾香包,脸上涂着雄黄点点,吃着鸡蛋蒸新蒜新麦面馍馍,一派的喜气洋洋,欢度这春夏之交时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而那幽幽的艾叶香,便是这节日里最浓郁最重要也最沁人心脾最令人难忘的味道了。(我们老家地处岗上,因缺水不适合种水稻,所以没有吃粽子的习惯。)医圣张仲景就出生在我的家乡南阳。两千多年来,受张仲景医圣探索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南阳人素来崇尚中医中药。积极传承,勇于探索发展中医药事业。近些年更是循着医圣的古老药方,带着《伤寒杂病论》的神奇力量,探源创新,对遍地生长的艾蒿收割,辗碎,继承传统或创新治疗方法,研制了艾绒艾条药枕香囊等众多艾草制品,或灸或汤或暖或洗,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发挥艾草的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形成了以艾草为依托的中医药特色产业。幽幽艾香再次闪亮登场,浸润着南阳盆地,使古老的艾疗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艾蒿是天地对人类的恩赐,沿着医圣智慧的思路,幽幽艾香在中华大地上绵延缭绕了两千多年,在人类生命与邪疫的对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艾蒿,我们禁不住要对这平凡的绿色精灵肃然起敬。我很幸运,南阳是我的家乡,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艾草。爱她的不惧风雨,爱她的飒飒绿叶,更爱她的幽幽奇香。感谢爹娘为我起名字“青艾”,我愿自已是一株菁菁艾草,在四季的风雨中飒飒而立,每逢端午节,挂在家家门户上,散发着幽幽的清香,为爱我的人家祈福驱蚊避邪,迎来吉祥。倘若入药,亦可为祛病保健康贡献力量。如此,今生足矣。曾写一小诗咏艾草,亦作自励:扎根山野平凡身,绿叶蓬勃自香馨,未能千尺作栋梁,喜与百姓最贴心。愿中华大地上的青青艾草永远蓬蓬勃勃,幽香四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联系删除。

(本平台所有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孙青艾,女,原河南大学副教授。年7月于该校文学院毕业并留院任教,后调任校党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兼任《河南大学报》执行主编。退休后任《信陵诗刋》主编十年。其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刋网络平台,出版有散文集《岁月拾贝》。《作家地带》签约作家

《作家地带》

温馨提示

我们需要的稿件: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可能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鼓励文学创新,扶持文学新人。

五、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六、投稿前,请务必添加总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lai1.com/afhhy/52.html

当前时间: